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届“青创北京”2025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对标“挑战杯”国赛相关要求,结合首都特点和发展需要打造“一杯两赛三揭榜”赛制:设置一个“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设置“青聚 AI”人工智能+专项赛和“揭榜挂帅”机制专项赛,“揭榜挂帅”机制专项赛下设“青智未来”新质生产力专项赛、“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赛事简介
(一)“青聚 AI”人工智能+专项赛
聚焦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的深度融合,为深入探索并挖掘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潜力、全面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汇聚青春智慧。鼓励中外青年联合组队。
1.“人工智能+”创意赛
(1)赛道介绍
本赛道为开放式创意赛道,注重作品的创新创意。参赛者可基于学科实际及兴趣爱好,借助大模型技术,通过零代码或低代码完成人工智能原生应用的设计、开发和线上运行,体验人工智能原生应用从开发、展示到运行的全流程。
(2)作品形式
需提交项目策划书、项目视频介绍、线上链接等材料。
2.“人工智能+”应用赛
(1)赛道介绍
本赛道鼓励广大参赛者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前沿问题,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自身所学所长,助力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向纵深发展。
(2)作品形式
需提交项目介绍和展示材料、佐证材料等。作品(实物或者技术)须能通过视频或图文形式全方位展现。
(3)选题研究方向参考
①人工智能+农业发展
②人工智能+工业制造
③人工智能+医疗健康
④人工智能+教育教学
⑤人工智能+交通运输
⑥人工智能+环境保护
⑦人工智能+政务管理
⑧人工智能+文化旅游
⑨人工智能+其他综合领域
(二)“揭榜挂帅”机制专项赛
1.赛道安排
(1)“青智未来”新质生产力专项赛
引入“揭榜挂帅”机制,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的迫切需要,聚焦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和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由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出榜,学生团队根据需求提供发明制作或解决方案。详见附件3。
(2)“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
引入“揭榜挂帅”机制,落实市委“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部署,注重北京“三农”发展中的科学技术及乡村振兴发展问题,依托专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科技和实践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农村好风貌、促进农民新增收。由各区相关涉农单位出榜,学生团队根据乡镇、农村具体情况提供调查报告、发明制作或解决方案。
(3)“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
引入“揭榜挂帅”机制,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主题,把握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科技赋能的方法,从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多个角度研究地方协商民主、综合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由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出榜,学生团队提供相应的调查报告或解决方案。
2.赛事进度安排
(1)征榜
1月,面向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广泛征集选题(数量不限)。出题方根据实际需求向组委会提交选题,组委会综合专家意见进行严格评估,择优确定比赛榜单。出题方应为赛事组织提供必要支持,组建竞赛专班,鼓励更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想参与、能攻关、做出彩。
(2)发榜
2月—3月,组委会公布竞赛榜单,面向首都高校学生广发“英雄帖”。各高校“挑战杯”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广泛宣传、组织发动,鼓励学生团队参与揭榜答题。
(3)议榜3月—4月,组委会举办线上线下讨论会,邀请发榜单位与有意向揭榜的参赛团队,就榜单内容进行深入沟通与商议,明确技术要求、成果要求。
(4)竞榜
4月—5月,参赛团队根据发榜单位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等内容,撰写“揭榜书”。各高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安排有关教师给予指导,为参赛团队提供保障。于4月18日前完成作品资格审查,并报送系统。
注:所有作品需做好匿名处理工作,保证作品和附加材料中不能出现如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所在学校名称及相关标志性元素等信息。
(5)评榜
5月—6月,组委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和出题方共同开展评选,每个选题评出相应的特、一、二、三等奖。
(6)挂帅
在特等奖团队中,由出题方选出一个“擂主”团队进行签约挂帅,开展后期的科研攻关,在“竞榜书”和出题方要求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具体的研究细节由“擂主”团队和出题方商议决定。
参赛对象
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国内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每个团队不超过10人(含作品申报者),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每个学校选送参加专项赛的作品数量不受限制。可以跨专业、跨校、跨地域组队,各成员须事先协商明确项目的申报单位(每件作品仅由1所高校推报)。其中,“青聚 AI”人工智能+专项赛,按照学历最高的参赛成员划分至专科组、本科组、硕士组和博士组分开评审。参赛学生每人限主持1件。具体通知详见附件2、3。
奖项设置
(一)“青聚 AI”人工智能+专项赛根据作品报送情况,评选出若干优秀作品予以激励。优秀作品中,特等奖作品不超过10%、一等奖作品不超过20%、二等奖作品不超过30%,其余为三等奖作品。(二)“揭榜挂帅”机制专项赛每个选题原则上设“擂主”团队1个,根据实际情况评出相应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项目若干。二等奖、三等奖项目通过专家评审产生,特等奖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和现场终评答辩产生,未通过终评答辩的作品获一等奖。
项目申报
同一作品不得同时参加本届竞赛主体赛,仅可参加专项赛的其中一个赛道,往届报送过的作品不得重复报送。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参赛范围之列。作品必须具有完全知识产权,严禁抄袭。各高校于4月18日前完成作品资格审查,并报送系统。各高校申报作品总数不限,每件作品仅可由1所高校推报.
材料提交
专项赛不设校内选拔,经作品资格审查后会直接投递市赛进行评选。
学院作品提交截至日期为4月1日中午12:00前,请做好时间安排,务必在申报节点前提交作品至邮箱spxytw2022@163.com,命名“姓名+班级+食品学院揭榜挂帅/“青聚AI”人工智能专项赛+选题方向”
注:请各项目负责人按要求将汇总表提交至所在学院邮箱,学院经汇总后一并交至校团委邮箱。
已提交作品的负责人请加入群聊,以便后续通知。咨询答疑
咨询答疑
本次“2025挑战杯答疑群”为原“科创杯答疑群”,有意愿参赛还未入群的同学请添加BTBU小科微信。